氹仔城區文化協會於2019年4月與香港文創團體 ZINECOOP 攜手呈獻「係咪ZINE ? 自己書仔自己做!」展覽,旨在推廣小誌文化、獨立出版物,並藉此製造一個文化交流平台,促進與本地藝術團體和創意群組聯繫,鼓勵他們參加獨立出版、研討會和雜誌製作。 是次展覽呈現 ZINECOOP 廣泛且具感染力的雜誌和印刷系列(包括大報,孔版印刷等)。
「我們推廣和創作各種獨立出版物 。」
於2017 年11 月成立,ZINECOOP 由一群香港藝術家與設計師所組成。本著在獨立出版的平台上互相激勵創作、組織工作坊及參與各地書展,以持續學習、創造更廣泛交流爲目標而共同成立的群體,成員會持續加入。
Zine 是 fanzine(愛好者雜誌)的暱稱,而 fanzine 又是粉絲和雜誌的合體,是一種手工製作及低成本的印刷品,內容包括社會、生活及人物事題材,透過文字、相片、圖像及插畫來表達,非常豐富。
參展藝術家:
彭倩幗,香港出生的視覺藝術家和文化從業者,獨立藝術出版社Small Tune Press的創始人, 曾在本地和海外接受設計及攝影藝術教育, 現時正進行視覺文化研究工作。
劉志威是「簿簿仔」小誌的創始人,「紅出版」設計師和雜誌Yes的平面設計師及插畫師。 他熱愛電影、歷史及圖像,亦是一名書蟲及夢想家,完全沉醉於書籍雜誌相關的藝術行業。
吳小盈,Off the Table 聯合創始人, 專注平面設計、視覺藝術及視覺文化研究。
藝術家序言
香港小誌團隊 ZINECOOP 獲氹仔城區文化協會邀請,策劃名為《係咪zine?自己書仔自己做!》(英:SEE. SAW. ZINE? Publish Yourself! )小誌展,展出精選約200本來自香港及澳門兩地的自出版刊物,讓大家慢慢翻,睇到夠!大家更可以在展覽的專屬小店 -《Zine & Print 士多》選購各種書仔及孔版畫(Riso Print) ,將心頭好帶回家。
有關Zine的解讀:書仔/獨立誌/小誌,中文暫未有一個如英語「Zine」所包含廣闊涵意之詞。Zine一詞所指的並非某一種獨特的出版模樣和形式,更多是自主出版背後的精神,亦是是次展覽的副題——自己書仔自己做;無論任何內容、方法、物料都能隨你自由發揮。它的魅力是世界性的:由街頭至國際性的大型藝術書節,由郵箱至國立公共圖書館藏庫,都是Zine的舞台。
有說Zine的出現及作用是為邊緣社群發聲,亦有指是次文化愛好者以郵寄交流的小冊。後來更成為「迷」文化內重要一環,用以互通消息之餘亦加入二次創作元素;現今以紙本交流再非必要,活於網路世代的我們如何透過實體的「書仔」呈現及探索自我?
自主出版的風潮亦取決於社會的言論及印刷出版自由;歷史上個人出版的革命性技術由黑白影印機和孔版印刷Risograph所引領。2012年後,色彩斑爛的Risograph印刷技術於香港大放異彩,相關的印刷及設計單位亦相繼成立,極受設計師和插畫師的喜愛並用以創作,爆發起香港的小誌熱潮!
Zine的趣味和故事可謂說之不盡,所以趁著是次的展覽,何不親身來觀摩及體驗一下?是次展覽期間會特設有關小誌文化專題講座及Risograph工作坊系列,藉着希望連結港澳兩地的Zine友,一同探索自己書仔可以點樣自己做!
策展人序言
Zine是fanzine(愛好者雜誌)的暱稱,而 fanzine 又是粉絲和雜誌的合體。它是一種印刷媒介,由於稀少而鮮為大眾所知,但在好些藝術圈子中本身就被視為一種藝術媒介,具有收藏價值和足夠的文化意義,足以成為公共圖書館的館藏。
在試圖定義zine時,人們認為它在社會中的出現是基於個人或集體的不妥協精神,以及不符合出版社所要求之商業價值的態度。換句話說,它是一種對創作需要的特殊體現,是基於宣言原則下自我發表的媒介。
Zine通常以限量版小冊子的形式呈現,分發給對反主流和次文化中同一主題感興趣的一群人,主題從日常生活事件(例如寵物貓的生活)到社會政治問題(例如性別歧視)都可涵蓋。這些問題總是以高度個人化的觀點來應對,利用文學、插圖、拼貼、攝影等作為藝術形式——創意陳述本身沒有任何限制或規則——而最終可能觸及普世價值觀。
在這個情況下,我們特別邀請了由Forrest Lau (劉志威) 和Beatrix Pang (彭倩幗) 共同創辦的香港小誌團隊 ZINECOOP,加上Ranee Ng (吳小盈),三人目前正努力籌備他們的首次展覽,展品包括大量zine和其他印刷品(大報、孔版印刷),並分享他們對這種特定媒介的興趣。本展覽旨在成為一個文化平台,鼓勵本地藝術團體及創意群組合作,參與自主出版和雜誌製作,並加強珠江三角洲地區內的文化交流。
João Ó